宜蘭民宿 桂綸鎂 日本瑤瑤 貢寮 薛嘯秋
隨緣修行在生活 和尚說:「『修』者,改變自己。去惡向善,破除毛病習氣,莫起分別對待,於一切事物勿有染著,內心不生妄想,而如實面對人生中的因緣。『行』者,行而能悟。在日常生活中力行,由朝至暮,從醒到寐,不論吃喝拉撒,行住坐臥,動靜語默,於每個當下用心去體察。」無生答:「難怪陽明先生會說:『知行合一』。且漢文帝時的博士,申公亦言:『為治者不在多語,顧力行何如耳。』能大師也告誡弟子:『迷人口說,智者心行。』亦說:『迷人口念,當念之時,有妄有非;念念若行,是名真性。』這些都要我們身體力行。不知是否如此?」和尚說:「如是!如是!接下來的經文便是世尊教導我們“修行不離生活”。『爾時世尊食時,著衣持缽,入舍衛大城乞食。於其城中,次第乞已,還至本處。飯食訖,收衣缽,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』『爾時世尊食時,著衣持缽,入舍衛大城乞食。』用齋時辰已到,著衣持缽,心無旁騖,入舍衛大城乞食。什麼時間,做什麼事;該吃就吃,應睡去睡。趙州禪師,便是一位生活的禪者;有僧問:“學人迷昧,乞師指示。”禪師說:“喫粥也未?”僧答:“吃粥了。”禪師說:“洗缽去!”其僧忽然省悟。該拿起就拿起,該放下就放下;拿起是緣起,放下是緣滅。一切隨順因緣,隨緣自在呀!『於其城中,次第乞已,還至本處。』於入城中,世尊心無分別,次第托缽;乞已之後,還至本處。世人吃飯,嫌東嫌西,而不知淡有淡的滋味,鹹有鹹的滋味,個中滋味皆是禪味;每人的福德不同,故有貧有富,有貴有賤,但佛性豈有貧富貴賤之分呢?該乞食即出,乞已當還本處。不可只知出去,而不知返回,豈不是成為迷途羔羊嗎?該工作則作,該休息則息,才不至於隨緣變攀緣,而塵勞纏身。『飯食訖,收衣缽,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』用飯已畢,收衣洗缽,清潔足底,敷座禪定。一時如此,一天如此,一月如此,一年如此,一生如此,念念如此;如是簡單生活,如是隨緣度日,如是動靜自如,如是了知一切,何愁不開悟呀!」引自:禪心學苑zensoul.org